mt logoMyToken
Market cap:
0%
FGI:
0%
Cryptocurrencies:--
Exchanges --
ETH Gas:--
EN
USD
APP
Ap Store QR Code

Scan Download

为什么币圈发项目的都是同一拨人?

Collect
Share

2018 年,歌手、综艺主持人、饶舌乐团 Machi 团长、电竞老板、色情聊天平台 Swap 创始人等众多身份为一体的黄立成(Jeffrey Huang),躬身进入币圈,成了台湾音乐界第一个拥抱加密货币的艺人。

刚刚从圈外进场的黄立成并不是简单的炒币,他刚一进圈就解锁了高阶玩法:发币。

在创立秘银 Mithril 后,这个项目在当年 11 月就上线了币安,成为「台湾首个上线币安的加密货币发行方」。虽然项目定位宏大,旨在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但今天来看这项目只能说还「活着」:虽然社交渠道还在更新,但推特的内容早期转变为新项目引流。

DeFi

Mithril 当前价格走势

只做一个发币项目并不能满足黄立成。2019 年 12 月,由其创立的平台 Machi X 的版权代币音浪 STYL 上线币安 DEX,而黄立成本人,涉足的领域也从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延展到了版权+区块链。

一年一个赛道的黄立成,今年又看中了 DeFi。今年 10 月,前身为 17 直播,并以「一对一 私讯」为名的情色聊天平台 SWAG 宣布引入代币经济,并计划开启流动性挖矿玩法。

此外,SWAG 还计划推出所谓的拍视频「挖矿」活动,只要用户按照要求录制视频并上传,官方会从中抽取部分玩家给予 SWAG 空投奖励。而这个融合了 TOKEN、流动性挖矿和 DAO 等热门概念的项目,背后的操盘手正是黄立成。

据律动观察,这并非黄立成的第一个 DeFi 项目,在 SWAG.Finance 之前,还有一个已经在币安智能链上线的去中心化借贷项目 Cream Finance。自己发新项目,并在自己的 DeFi 项目中开启流动性挖矿,这种做法完全与此前的 KIMCHI 将并不流行的 TEND 代币加入代币池无异,最终 KIMCHI 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近一个月内暴跌 96%。

实际上,类似于黄立成这样「老」团队创立新项目在加密行业并非稀罕事,比如律动发现,云算力服务商 Ankr 创始人 Chandler Song 与团队,都深度参与了 Bounce.Finance、Burgerswap;而国内很多区块链项目方同样如此,流动性挖矿都曾被当成很多团队「续命」的药方。

「续命」项目方?

此前,一个老牌项目的消息被淹没在了 DeFi 热潮中。

9 月 24 日,Loom Network 前员工「Dilanka」公布了一张长图,揭露官方虽然对外宣称项目还在正常运行,但实际上项目自自从今年 5 月以来就陷入了停滞。此外,Loom 后续推出的新项目 Kickstarter 同样如此,虽然他已经离职近一年时间了,竟然还能成功登陆原来的员工账号(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对),「这很好地佐证了项目方的不作为。」

DeFi

事件完整链接: https://ipfs.io/ipfs/QmeYC6EsZ8cn8iyVBFRqZTdZtxJZWGJUSPtEzf1FaR5mv5

在曝光的这张长图中,Dilanka 还提到,Loom Network 实际在 2019 年就终止了 Relentless 的开发,但这个事实被官方隐瞒了,后续 Loom 现任 CEO 也确认这个项目花掉了 150 多万美金,而 Kickstarter 这个项目则筹集了近 30 万美元的资金。

老项目名存实亡不如重新立项。

实际上,部分 DeFi 项目背后的玩家就是那些已经创立了一两年的区块链项目方。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律动,仅仅只是在 YFI 最火的时候,某公链团队顺势推出的一个仿盘项目,一夜之间,官方合约账户就能转入了数千个以太坊,无利可图后就成功隐退了。而直到一周后,公众才在媒体报道中看到该团队宣传着要扶持 DeFi 项目的消息。

改头换面趁势做新项目,已经成为不少项目方的普遍做法。国内某公链项目运营王佳告诉律动 BlockBeats,他所在的团队今年 9 月初也推出了某流动性挖矿项目,虽然从表面上看,公链本身与项目并没有关系,因为「对外会说是节点做的」,但实际上,这类项目就是由公链项目方提供技术、宣发和安全审计支持,因为公链本身就有社区,流量也不错。

他表示,「整套产品的开发难度并不大」,问题是要设计出「团队能接受的奖励机制」,如果是从他们那里拿一手的方案,除去后续的维护费用,成本价大概在 5、6 万元。而一旦转到市场价,一整套方案的起步价会直接飙升。

一位专门出售盘系统的商家称,「一般这类方案起步价报 10 万」,其实由于代码都是开源的,开发难度并不高。虽然这一两周 DeFi 热度已经有所下降,他个人也还是卖出了好几套类似系统,「转向私下搞」。

和当初的 IC0 一样,一个新的 DeFi 项目基本形成固定的流程:复制现有头部 DeFi 项目的代码,找意见领袖站台、放大项目创新点,再通过流动性挖矿方式分配代币,最后是造势配合拉盘。

其实我们在之前关于 Uniswap 发币的文章中分析过,当流动性挖矿项目泥沙俱下的时候,很多项目会通过升级无常损失、夹带私货以及收取矿税等方式收割新玩家。据统计,自今年 9 月以来,被标注为严重漏洞或跑路的 DeFi 项目,包括了 Justfolio(JFT)、EMD(翡翠)、CherryFi(樱桃)、FYIII 和 Chick 等项目,甚至在 EMD 跑路事件中,还上演了官方与投资者协商退还的戏码。

DeFi

DeFi 项目 EMD 跑路后与社区协商退还事宜


DeFi 项目的寿命短了

流动性挖矿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虽然每天还是有十余个新项目出现,但其中大半部分可能一周后便不复存在了,很多新项目本身并没有流动性,诞生的目的就是迅速收集资金,然后永久消失。

相对于以前的 IC0,DeFi 项目创立、发币、上币的成本更低了,很多 KOL 和项目方在原来的「主营业务」之外,还搞起了新项目,甚至出现了之前好几个加密大 V 撺局发币,由于被社区 Diss 最终不了了之的丑闻。

越来越多的项目出现,单个 DeFi 项目的寿命却越来越短。连 Aave、Synthetix 这样的项目,代币价格都较历史高点跌去了一半,而很多 fork 的项目,则下跌了 90% 甚至更多,更别说一些 DeFi 骗局。币价下跌遭受损失的不只是普通投资者,10 月 7 日,加密分析师 Josh Rager 就表示,当初以 1.5 万美金成本买入的某个 DeFi 项目代币,最终只卖了不到 20 美金,只能自我安慰「可以拿来抵税」。

而目前市面上的头部 DeFi 项目,大部分是基于以太坊或侧重于以太坊生态的项目,这些项目又与其他项目环环相扣,互相绑定。

以 Layer 2 项目 Looping 为例,它离不开 zkRollups,也离不开用于报价的预言机和提供深度的稳定币,更不用说提供交易的诸如钱包、节点服务商,以及 IPFS 等基础设施。这既是已初具规模的 DeFi 项目的门槛,也是新进入者想要追赶而上的难点所在,除完备的产品性能,项目方更需要建立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和使命的社区,才能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归属感。

而同一批人做不同的项目,也就越来越普遍了。

Disclaimer: The copyright of this article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does not represent MyToken(www.mytokencap.com)Opinions and positions; please contact us if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content